“拜登经济学”粉墨登场|里根|共和党|总统特朗
▲2023年6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芝加哥市发表经济政策演讲,会场里赫然悬挂着印有“拜登经济学”字样的招贴。
6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芝加哥发表经济政策演讲,宣称美国这两年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是“最快的”,还创造了“惊人的”就业率,这是“拜登经济学”(Bidenomics)的功劳。
“拜登经济学”并非一个新提出的经济政策纲领,而是对拜登本人及其政府过往两年多经济治理理念、政策和成果的总结。拜登在此时渲染自己的成就,并且毫不避讳地贴上“经济学”标签,显然是在为即将到来的2024年总统大选造势。
什么是“拜登经济学”
根据拜登及白宫的说法,“拜登经济学”是本届政府上任以来的经济治理思路,旨在利用政府之力“从内到外” (middle-out approach)、“自下而上”(bottom-up)地重振和重塑经济,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美国中产阶级。它有三大支柱:一是推动明智的公共投资;二是赋予工人以教育等权利,鼓励他们成长为中产阶级;三是通过鼓励竞争来降低成本,帮助小企业发展。具体而言,“拜登经济学”一方面要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特别是在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等方面;另一方面要对富人和大企业增税,为财政支出融资,并缓解社会不公。
“拜登经济学”与共和党倡导的“里根经济学”针锋相对。“里根经济学”又被称作“涓滴经济学”(trickle-down economics),主张政府减少干预,对企业和富人减税,以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发展。“里根经济学”认为这将产生自上而下的“渗透”作用,增强经济活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从而让中产阶级一同受益。里根政府时期推出的《经济复兴税法》(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是这一政策的典型实践。2017年特朗普政府也推出了类似的《减税与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但是,拜登认为“里根经济学”只是让财富更加集中在少数富豪手里,而且导致公共投资削减、产业转移到海外,并扼杀企业竞争,主张加以阻止,把美国失落的制造业“夺回来”。
从更长历史视角看,“拜登经济学”意味着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里根经济学”所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背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至20世纪60年代约翰逊“伟大社会”纲领的回归,美国因此开始重新拥抱国家干预主义和产业政策,同时对于是否应继续推进全球化产生了更多迟疑。其重要背景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经过40多年的实践,给美国收入分配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进一步引发社会分裂,导致民粹主义升温,已经到了不得不进行调整的时候。
拜登执政以来的主要经济政策
拜登政府上任时,美国经济仍未摆脱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3月,拜登政府推动国会通过了总额1.9万亿美元的《美国救助计划》(American Rescue Plan),主要内容包括提高失业补助、减税、向每个符合条件的成年人发放1400美元直接补贴,等等。《美国救助计划》在推出时就颇受争议,尽管帮助美国经济摆脱了疫情困境,但对后来发生的高通胀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拜登政府后续推动的三项主要立法集中反映了“拜登经济学”的产业政策主张:一是2021年11月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该法案总额达1.2万亿美元,其中包括550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主要用于道路、桥梁、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翻新。二是2022年8月的《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该法案总支出达2800亿美元,其中包括向生产芯片的美国公司提供527亿美元的政府补贴资金和税收抵免,希望以此刺激在美国国内生产更多芯片,促进制造业水平的恢复,并降低芯片成本。三是2022年8月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该法案主要聚焦气候变化领域的相关投资,总支出达3900亿美元,主要用于太阳能、风能补贴、电动汽车等的税收抵免和退税,旨在实现发展绿色经济目标,同时加码“美国制造”,鼓励企业在北美地区进行电动汽车整车和电池的生产组装。
这三个法案都附有为穷人提供工作、帮助女性或少数族裔拥有的企业、支付政府规定的“现行工资”、提供“学徒计划”等要求,以扩大工人利益并兑现帮助中产阶级的承诺。它们的通过表明,拜登政府已经亲自下场实施产业政策,累计预算金额近1.9万亿美元。这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就业和制造业回流,但相关预算要分十年列支,按年度计算只占 GDP 的不到 1%。想要用这样有限的政府支出规模来实现产业政策,还有很大差距。
在对外经济政策方面,拜登政府实施的是“以工人为中心的贸易政策”,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一些贸易保护主义作法。虽然拜登并不直接主张缩减中美贸易规模,但仍提出要减少美国国内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芯片与科学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当中都有直接与中国加强产业竞争的条款,前者明确规定获得补贴支持的半导体企业在未来十年内禁止赴中国大陆新建或扩建先进制程的半导体工厂,后者则规定获得补贴的电动汽车不能搭载在“风险国家”生产的电池和关键矿物。尽管拜登在外交上重视重构盟友体系,但《通胀削减法案》也波及韩国和欧盟,它们生产的电动汽车同样无法从美国的新补贴中受益,从而引发有关方面的强烈不满。
拜登的其它经济议程,如普及学前教育、增加家庭补贴、全面改革医疗保,以及提高税收,都包含在他曾于2021年力推的《重建更美好未来》(Build Back Better)计划当中,但在国会遭到共和党人及部分民主党人的强力阻挠,不得不一再延后。2022年中期选举后,民主党丢掉了国会众议院控制权,拜登基本上失去了在本届任期内完成有关议程的可能。
不如人意的“成绩单”
在经济增长和就业方面,“拜登经济学”的成绩颇为亮眼。202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达5.9%,为1984年以来最高。不过,这部分得益于2020年美国GDP大幅萎缩带来的低基数效应。2022年的美国GDP增速达到2.1%,2023年第一季度仍维持在2% 的“高位”。总体来看,美国经济增速在此期间一直领先于其他西方七国集团(G7)国家,算是不错的成绩。根据拜登政府发布的数据,美国经济在拜登执政期间已创造1300多万个就业机会(包括80万个制造业岗位),月均创造40万个;就业人数在2022年6月恢复到疫情前的峰值,到2023年6月份升至1.6亿的“新高”;失业率从2021年初的6.3%逐渐下降,到2023年4月一度降至3.4%,6月仍维持在3.6%的“低位”。同时,就业市场还实现了“包容性增长”,女性失业率为“70年来最低”,非裔、西班牙裔和残疾人失业率也都创下“历史新低”。
但在控制通胀方面,拜登政府的表现就不怎么样了。美国的通胀水平过去两年一直维持在高位。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2021年3月起不断走高,到2022年6月达到9.1%,为近41年来的峰值,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汽油价格涨幅更大。伴随着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去年年中以后CPI进入下降通道,到2023年6月降至3%,距离2%的目标水平不远了,似乎已取得“去通胀”的阶段性胜利。但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后,核心CPI仍高达4.8%,显示出美国的通胀仍有韧性。拜登政府创造的“高经济增长”和“低失业率”是在持续的高通胀中实现的,与经济学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相吻合,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呈显著的负向关系。这是“凯恩斯式”刺激政策导致的典型结果。无论拜登如何把通胀责任归咎于供应链和乌克兰危机,都改变不了大规模政府支出加剧通胀的事实,更何况美国通胀的升高远早于乌克兰危机的爆发。
选民并不买账
尽管拜登试图把经济成绩作为自己的重要竞选筹码、用“拜登经济学”名义大加宣扬,但美国选民们迄今为止似乎并不买账。美联社6月29日发布的民调显示,仅有34%的选民认可拜登的经济工作,低于拜登的总体支持率(41%)。同一民调还发现,美国人在经济问题上对共和党的信任度远高于对民主党的信任度。目前,通胀仍是美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而政府的产业政策要想取得成效,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民众对经济的信心仍低,宏观经济数据与民众微观感受之间存在“温差”。
同时,在任期刚刚过半时就给自己的政策贴上“经济学”标签,也许不是明智选择。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尚未完全结束,如果美国经济在2024年大选开始拉票活动之时陷入衰退,“拜登经济学”将成为共和党的重点攻击对象,反而成为拜登竞选的“负资产”。
原民众期货标题《【世界知识】马伟:“拜登经济学”粉墨登场》,民众期货章来自公众号“世界知识”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